![]()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應用光學薄膜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专利摘要: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背光單元的一光學片、製造該光學片之方法、及使用該光學片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且更特別係,有關一種用於一使用非印刷式導光板的側照式背光單元的一具有單片結構之光學片、製造該光學片之方法、及使用該光學片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該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包括:一第一稜鏡片,該第一稜鏡片具有在其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及一第二稜鏡片,該第二稜鏡片具有在其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稜鏡脊部經由黏合劑附著在該第二稜鏡片的底表面,使得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與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為相同方向。 公开号:TW201305628A 申请号:TW101121696 申请日:2012-06-18 公开日:2013-02-01 发明作者:Gi-Suk Sung;Chang-Kun Kim 申请人:Glotec Co Ltd; IPC主号:G02B5-00
专利说明: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應用光學薄膜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本發明有關一種用於液晶顯示器裝置的一背光單元(Backlight Unit,BLU)之光學片與製造光學片之方法、及一使用該光學片的液晶顯示器裝置。更特別係,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側光式背光單元之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該側光式背光單元使用是在液晶顯示器裝置中使用一非印刷式光導板,且關於一種製造光學片之方法,及關於一種使用該光學片的液晶顯示器裝置。 光導板能夠用在LCD的側光式背光單元,且通常分成兩種類:一稜鏡光導板,只利用光折射;一非印刷光導板,利用光的散射與凝聚。圖1示意性描述一使用稜鏡光導板的背光單元。如圖1所示,背光單元包括:一稜鏡光導板(11),該稜鏡光導板具有在在其底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10);及一逆稜鏡片(13),該逆稜鏡片配置在稜鏡光導板(11)且具有在其底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12)。雖然在稜鏡光導板上的一單片可使用在圖1所示的稜鏡光導板加以達成,但視角太窄,且不容易製造稜鏡光導板,且不常用而是相當少用。圖2示意性描述一使用非印刷式光導板的背光單元。如圖1所示,此背光單元包括:一非印刷式光導板(20);一擴散片(21),該擴散片接合至非印刷式光導板(20)的上表面;一稜鏡片(22),該稜鏡片接合至擴散片(21)的上表面,且具有在稜鏡片的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23);及一保護片(24),該保護片接合至稜鏡片(22)的上表面。同時,使用非印刷式光導板的背光單元可在沒有保護片(24)加以構成。在利用光的擴散與凝聚的非印刷式光導板情況中,存在提供一光學片,該光學片包含如圖2所示的一擴散片/一稜鏡片、或一擴散片/一稜鏡片/一保護片之兩或三片的組合。圖3示例說明由使用兩片(一上稜鏡片與一下稜鏡片)的背光單元所引起的光行進方向。如圖3所示,擴散片(31)的功能在於網點印刷該可散播光之光導板(30)的圖樣,且亦使從該光導板(30)發出的斜向光以垂直方向行進到某些程度。稜鏡片(32)的功能在於聚光,光經由擴散片(31)能以垂直方向行進到某些程度,使得光能在垂直方向送出。如圖3所示,筆記型個人電腦的背光單元利用兩片(包含下垂直稜鏡片(32)與上水平稜鏡片(33))在完全垂直方向聚光。不過,LCD-TV的背光單元利用一單水平稜鏡片,因為利用兩稜鏡片可增加照度,但減少來自兩側的視角。因為稜鏡形狀的脊部暴露表面且可能如此在處理或組裝後容易產生擦傷,所以稜鏡片會是棘手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或改善視角,一保護片可配置在稜鏡片。 不過,因為使用複數個光學片,所以在非印刷式光導板用於LCD-TV的背光單元之情況會是棘手的問題,不意欲地使其不可能達成薄型、降低組裝生產力、及增加背光單元費用。 如此,存在著需要一種用於在LCD-TV中利用非印刷式光導板的背光單元之單片,為了要達成薄型、增加組裝生產力、及降低製造的費用。 技術問題 因此,本發明已特別專注於上述相關技術中發生的問題,且本發明之一目的是要提供一光學片,該光學片能以用於利用LCD-TV中的一非印刷式光導板的背光單元之一單片形式提供,如此可達成薄型、增加組裝生產力、及降低製造費用,且亦提供製造該光學片的方法、及一利用該光學片的液晶顯示器裝置。 技術解決方案 為了要完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該光學片包括:一第一基層,該第一基層包含一第一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薄膜;一第一功能層,該第一功能層具有於第一基層的上表面之一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基層,該第二基層包含一第二PET薄膜;一附著層,用於使該第一功能層的稜鏡圖樣附著到第二基層的底表面;及一第二功能層,該第二功能層具有於第二基層的上表面之該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 同時,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提供一光學片,該光學片具有一單片結構,包括:一第一基層,該第一基層包含一第一PET薄膜;一第一功能層,該第一功能層具有於第一基層的一上表面之一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基層,該第二基層包含一第二PET薄膜;一附著層,用於使該第一功能層的稜鏡圖樣附著到該第二基層的一底表面;一第二功能層,該第二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二基層的一上表面之該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三基層,該第三基層包含一第三PET薄膜;一第二附著層,用於使該第二功能層的稜鏡圖樣附著到該第三基層的一底表面;及一第三功能層,該第三功能層具有在該第三基層的上表面的一微透鏡圖樣或一擴散圖樣。 同時,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提供一液晶顯示器裝置,其中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與第二態樣之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可適用於一背光單元。 同時,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提供製造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一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下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二PET薄膜的一下表面,如此形成一附著層;當稜鏡片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平坦面板稜鏡片;及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該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上稜鏡片。 同時,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提供製造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一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下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第二PET薄膜的一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一附著層;當稜鏡片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第一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上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三PET薄膜的一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二附著層;當上稜鏡片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第二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及在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利用一光固化樹脂,以形成一微透鏡圖樣或一擴散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透鏡片。 有利功效 根據本發明,一光學片能以使用在LCD-TV中的一非印刷式光導板之一背光單元的單片形式提供,如此達成薄型、增加組裝生產力、及減少製造費用。 以下,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可連同參考附圖更清楚瞭解。 圖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一用於背光單元之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示意圖。如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包括:一第一基層(100),該第一基層包含如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薄膜的一第一PET薄膜;一第一功能層(110),該第一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一基層(100)的上表面之一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基層(120),該第二基層包含一第二PET薄膜;一附著層(140),該附著層使該第一功能層(110)的稜鏡圖樣附著到第二基層(120)的底部;及一第二功能層(130),該第二功能層具有於第二基層(120)的上表面之該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 根據本發明之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可更包括一背塗層,該背塗層形成在該第一基層(100)的底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之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薄膜加以構成,使得該20~50㎛(微米)微小厚度的下稜鏡圖樣係於第一基層(100)的上表面之第一方向形成,該第一基層包含薄度30~60㎛(微米)的第一PET薄膜,以形成第一功能層(110),同時,一光固化樹脂稀薄地施加於第二PET薄膜的下表面,該光固化樹脂之厚度為30~60㎛(微米),以形成附著層(140),且當第一功能層(110)的稜鏡圖樣的脊部接觸附著層(140)時,該等脊部會以紫外線處理,以製造一平坦面板稜鏡片形狀的第二基層(120)。該厚度為51~100㎛(微米)的上稜鏡圖樣係以相同於第二基層(120)(具有一平坦面板稜鏡片形狀)之上表面的第一功能層(110)的上稜鏡圖樣的方向形成,以形成第二功能層(130)。較佳係,第一基層(100)包含一50㎛(微米)厚度的PET薄膜,且亦最好用於第一功能層(110)以在第一基層(100)的上表面具有一包含稜鏡脊部的稜鏡圖樣,該稜鏡圖樣的高度10~20㎛(微米),厚度20~50㎛(微米)。第二基層(120)包括一50㎛(微米)厚度的PET薄膜,且配置在第二基層(120)的上表面為第二功能層(130),該第二功能層具有一包含21~40㎛(微米)高度、與51~100㎛(微米)厚度稜鏡脊部的稜鏡圖樣。該等層係附著形成一整個140~180㎛(微米)厚度的單片結構。 為什麼第一功能層(110)的稜鏡圖樣之脊部的高度與厚度形成小於第二功能層(130)的高度與厚度的理由在於當第一功能層(110)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第二基層(120)的底表面經由附著層(140)彼此黏著時,稜鏡脊部的厚度會形成較小,使其容易控制黏著力。同時,為什麼第一功能層(110)的稜鏡圖樣之厚度設定成不同於第二功能層(130)的理由是要減少該單片的整個厚度及避免由於光干擾所形成的波紋現象。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薄膜係藉由疊合第一稜鏡片(包含第一基層(100)與第一功能層(110))與PET薄膜以一單片形式提供。因為稜鏡片不能夠附著到擴散片,所以附著到於第一方向形成稜鏡圖樣的第一稜鏡片為第二稜鏡片,該第二稜鏡片包括第二基層(120)與第二功能層(130),且具有與第一稜鏡片相同方向形成的稜鏡圖樣。位於較低位置的第一稜鏡片當在擴散片中允許從光導板所發出的斜向光於垂直方向行進到某些程度,且第二稜鏡片的功能可聚光,使得此光能夠以更接近垂直方向之方向加以行進。此外,第一稜鏡片與第二稜鏡片能以黏合劑嵌入第一稜鏡片的稜鏡脊部之頂端的此一方法加以附著。 圖5示意性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的用於背光單元之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如圖5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包括:一第一基層(200),該第一基層包含一第一PET薄膜;一第一功能層(210),該第一功能層於第一基層(200)的上表面之一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基層(220),該第二基層包含一第二PET薄膜;一第一附著層(240),用於使第一功能層(210)的稜鏡圖樣附著到第二基層(220)的底表面;一第二功能層(230),該第二功能層具有於第二基層(220)的上表面之該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三基層(250),該第三基層包含一第三PET薄膜;一第二附著層(270),用於使第二功能層(230)的稜鏡圖樣附著對第三基層(250)的底表面;及一第三功能層(260),該第三功能層於第三基層(250)的上表面具有一微透鏡圖樣或一擴散圖樣。 根據本發明之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可更包括在第一基層(200)的底表面上的一背塗層。同時,構成根據本發明之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薄膜,使得該第一稜鏡片(包含第一基層(200)與第一功能層(210)且具有於該第一方向形成的稜鏡圖樣)附著到該第二稜鏡片(包含第二基層(220)與第二功能層(230)且具有在相同於第一稜鏡片之方向形成的稜鏡圖樣,以便第二稜鏡片配置在第一稜鏡片,且第二功能層(230)的稜鏡圖樣之脊部經由附著層以黏著至該透鏡片(其上具有微透鏡圖樣)或該擴散片(其上具有擴散圖樣)的第三基層(250)之底表面,以使其附著一起。第一稜鏡片和第二稜鏡片、與第二稜鏡片和透鏡片或擴散片能以黏合劑嵌入該稜鏡片的稜鏡脊部之頂部之此一方法予以附著。 圖5說明當使用圖4的具體實施例中的保護片時,一具有藉由疊合透鏡片在第二稜鏡片所形成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在此情況,透鏡片或擴散片的厚度可為160~170㎛(微米)。 該透鏡片具有對應約稜鏡片的80%之聚光功能、連同如擴散片的擴散功能。圖6示意性描述一典型的複合光學片。如圖6所示,複合光學片藉由疊合一透鏡片在稜鏡片上獲得。下表1顯示測量一32”2H LED 背光單元的光學片屬性的結果。圖6的複合光學片具有低照度,不足以替代如表1所示的透鏡片/稜鏡片/保護片,且具有一單片結構,僅能替代兩透鏡片,但不能真正視為一單片。為什麼習知的複合光學片具有低照度的理由在於,雖然下稜鏡片當在擴散片時允許斜向光向上行進到某些程度,但上透鏡片聚光的能力低於稜鏡片的能力。 表1 在本發明中,為了要減少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厚度,利用薄型PET薄膜實現疊合,藉此解決由於複合結構而在使用厚PET薄膜的光學片上所發生的熱變形與光學片起皺紋問題。同時,在本發明中,為了要解決使用薄型PET薄膜的疊合困難度,稜鏡圖樣的厚度要以較小形成,如此有助於控制附著力。 根據上述具體實施例之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可適用於一液晶顯示器裝置的背光單元。 圖7為說明製造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的用於背光單元之一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製程流程圖。如圖7所示,製造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進行固化,如此產生一下稜鏡片(S100);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二PET薄膜的下表面,如此形成一附著層(S110);當下稜鏡片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產生一平坦面板稜鏡片(S120);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產生一上稜鏡片(S130)。 圖8為說明製造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的用於背光單元之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製程流程圖。如圖8所示,製造該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產生一下稜鏡片(S200);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二PET薄膜的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一附著層(S210);當下稜鏡片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第一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S220);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上稜鏡片(S230);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三PET薄膜的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二附著層(S240);當上稜鏡片的稜鏡圖樣之脊部與第二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S250);且在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上表面使用一光固化樹脂及使用紫外線光使該光固化樹脂固化,以形成一微透鏡圖樣或一擴散圖樣,如此產生一透鏡片(S260)。 如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符合併入本發明之精神的各種具體實施例之一部份。本發明的範疇亦合併藉由覆蓋下稜鏡片與上稜鏡片所形成一具有單片結構之光學片的各種具體實施例,其中上稜鏡片具有與下稜鏡片的相同方向所形成的稜鏡圖樣。 10、12...稜鏡圖樣 11...稜鏡光導板 13...逆稜鏡片 20...非印刷式光導板 21...擴散片 22...稜鏡片 23...稜鏡圖樣 24...保護片 30...光導板 31...擴散片 32...下垂直稜鏡片 33...上水平稜鏡片 100、200...第一基層 110、210...第一功能層 120、220...第二基層 130、230...第二功能層 140...附著層 240...第一附著層 250...第三基層 260...第三功能層 270...第二附著層 S200...稜鏡片 S210...附著層 S220...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 S230...上稜鏡片 S240...附著層 S250...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 S260...透鏡片 圖1為說明一使用稜鏡光導板的習知背光單元之示意圖; 圖2為說明一使用非印刷式光導板的習知背光單元之示意圖; 圖3為說明由背光單元所引起光行進方向的示意圖; 圖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的一用於背光單元之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示意圖; 圖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的一用於背光單元之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示意圖; 圖6為說明一習知複合光學片之示意圖; 圖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製造一用於背光單元之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處理流程圖;及 圖8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製造一用於背光單元之具有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處理流程圖。 100...第一基層 110...第一功能層 120...第二基層 130...第二功能層 140...附著層
权利要求:
Claims (20) [1] 一種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該光學片包括:一第一稜鏡片,該第一稜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及一第二稜鏡片,該第二稜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稜鏡脊部經由黏合劑附著在該第二稜鏡片的一底表面,使得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與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為相同方向。 [2] 一種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該光學片包括:一第一稜鏡片,該第一稜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稜鏡片,該第二稜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及一透鏡片,該透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微透鏡圖樣,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稜鏡脊部經由黏合劑附著在該第二稜鏡片的一底表面,使得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與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為相同方向,及該第二稜鏡片的稜鏡脊部經由黏合劑附著在該透鏡片的一底表面。 [3] 一種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該光學片包括:一第一稜鏡片,該第一稜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稜鏡片,該第二稜鏡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稜鏡圖樣;及一擴散片,該擴散片具有在一上表面形成的一擴散圖樣,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稜鏡脊部經由黏合劑附著在該第二稜鏡片的一底表面,使得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與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為相同方向,及該第二稜鏡片的稜鏡脊部經由黏合劑附著在該擴散片的一底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與該第二稜鏡片之每一者包括一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薄膜;及一稜鏡圖樣層,其在該PET薄膜的一上表面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稜鏡圖樣層使用一光固化樹脂(UV R esin)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與該第二稜鏡片係以黏合劑嵌入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等稜鏡脊部之頂端之此一方法加以附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黏合劑由一光固化樹脂組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一表面係相對於具有該稜鏡圖樣的表面,且為背塗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的該等脊部之高度不同於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的該等脊部之高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的該等脊部之高度小於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的該等脊部之高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的該等脊部之高度為10~20㎛(微米),且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的該等脊部之高度為21~40㎛(微米)。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一頂點不同於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一頂點。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該頂點小於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該頂點。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學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該頂點為20~50㎛(微米),且該第二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該頂點為51~100㎛(微米)。 [15] 一種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該光學片包括:一第一基層,該第一基層包含一第一PET薄膜;一第一功能層,該第一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一基層的一上表面之一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基層,該第二基層包含一第二PET薄膜;一附著層,用於附著該第一功能層的該稜鏡圖樣至該第二基層的一底表面;及一第二功能層,該第二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二基層的一上面表之該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 [16] 一種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該光學片包括:一第一基層,該第一基層包括一第一PET薄膜;一第一功能層,該第一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一基層的一上表面之一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二基層,該第二基層包括一第二PET薄膜;一第一附著層,用於附著該第一功能層的該稜鏡圖樣至該第二基層的一底表面;一第二功能層,該第二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二基層的一上表面之該第一方向形成的一稜鏡圖樣;一第三基層,該第三基層包括一第三PET薄膜;一第二附著層,該第二附著層用於附著該第二功能層的該稜鏡圖樣至該第三基層的一底表面;及一第三功能層,該第三功能層具有於該第三基層的一上表面之一微透鏡圖樣或一擴散圖樣。 [17] 一種液晶顯示器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15與16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一單片結構之光學片。 [18] 一種製造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一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 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下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二PET薄膜的下表面,如此形成一附著層;當該下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脊部與該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平坦面板稜鏡片;及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該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上稜鏡片。 [19] 一種製造具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一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下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二PET薄膜的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一附著層;當該下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脊部與該第一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該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上稜鏡片;稀薄地施加光一固化樹脂在一第三PET薄膜的一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二附著層;當該上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脊部與該第二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及在該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使用一光固化樹脂形成一微透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使該微透鏡圖樣加以固化,如此形成一透鏡片。 [20] 一種製造具有一單片結構的光學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一PET薄膜的一上表面,以於一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下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二PET薄膜的一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一附著層;當該下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脊部與該第一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該第一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以於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稜鏡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上稜鏡片;稀薄地施加一光固化樹脂在一第三PET薄膜的一下表面,如此形成一第二附著層;當該上稜鏡片的該稜鏡圖樣之脊部與該第二附著層形成密接時,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及在該第二平坦面板稜鏡片的一上表面,使用一光固化樹脂形成一擴散圖樣,及使用紫外線光進行固化,如此形成一擴散片。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98613B|2015-09-01|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應用光學薄膜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KR20120054443A|2012-05-30|광학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78722B1|2012-08-31|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0156784A|2010-07-15|液晶表示装置 TWI484261B|2015-05-11|背光單元用之多層片及其製造方法 US10359668B2|2019-07-23|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KR101474362B1|2014-12-18|광학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017280A|2010-05-01|Substrate-free optical film KR101209803B1|2012-12-07|일체형 광학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KR20140021925A|2014-02-21|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학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66929B|2017-01-21|Integrated optical film and its diffuser JP2013246210A|2013-12-09|マイクロレンズの形成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液晶デバイス用対向基板、および液晶デバイス KR101336939B1|2013-12-04|백라이트유니트용 복합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235743A|2012-09-01|Optical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cklight using the optical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336937B1|2013-12-04|백라이트유니트용 복합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091256A|2018-05-29|显示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97953B1|2010-12-02|일체형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89686A|2016-07-28|이형 방식에 의한 양면 정프리즘 시트 TW201017282A|2010-05-01|Method and structure of light-emitting uniformity for backlight module TWM331676U|2008-05-01|Optical film KR101159686B1|2012-06-25|일체형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M326173U|2008-01-21|Optical film JP2021162840A|2021-10-11|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情報機器 JP4285196B2|2009-06-24|透過型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10204608A|2010-09-16|光制御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010234A1|2013-01-10| KR20130005330A|2013-01-16| JP2013015833A|2013-01-24| CN102866441A|2013-01-09| TWI498613B|2015-09-01| US9182523B2|2015-11-10| EP2544045A2|2013-01-09| EP2544045A3|2013-01-1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9568663B2|2014-10-03|2017-02-14|Winbond Electronics Corp.|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TWI657291B|2018-03-14|2019-04-21|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背光模組|JPH06222207A|1993-01-26|1994-08-12|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光学用シート、面光源及び表示装置| JPH08304631A|1995-05-02|1996-11-22|Mitsubishi Rayon Co Ltd|液晶表示装置| JP3998094B2|2002-09-25|2007-10-24|泰成工業株式会社|発泡材の再資源化減容装置| US6846089B2|2003-05-16|2005-01-25|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Method for stacking surface structured optical films| JP2007065358A|2005-08-31|2007-03-15|Fujifilm Corp|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14409A|2005-10-19|2007-05-10|Fujifilm Corp|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 KR20070109134A|2006-05-09|2007-11-15|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프리즘 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8003233A|2006-06-21|2008-01-10|Fujifilm Corp|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049330A1|2006-08-25|2008-02-28|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Light directing laminate| KR100854752B1|2007-02-01|2008-08-27|온누리전자|확산 수단이 일체화된 백라이트 유닛용 프리즘 시트 및 그제조방법| JP2009103762A|2007-10-19|2009-05-14|Hitachi Maxell Ltd|バックライトに用いられるレンズ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67919B1|2008-02-29|2008-11-10|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광학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216884A|2008-03-10|2009-09-24|Victor Co Of Japan Ltd|光学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8730579B2|2008-07-29|2014-05-20|Dae-Hwan Lee|Optical sheet having enhance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KR101321718B1|2012-06-25|2013-10-28|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서로 다른 두께의 광학시트를 가지는 광학시트 모듈| KR101268083B1|2012-06-25|2013-05-29|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적층형 광학시트모듈| KR101476741B1|2013-01-17|2014-12-26|글로텍 주식회사|복합광학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40109017A|2013-03-05|2014-09-15|주식회사 보이트씨앤아이|집광 확산용 시트 제조방법| KR101392347B1|2013-05-15|2014-05-12|신화인터텍 주식회사|복합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어셈블리| CN103257478A|2013-05-22|2013-08-21|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复合式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98517B|2013-12-09|2017-02-22|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件及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 WO2016093638A1|2014-12-12|2016-06-16|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복합 광학 시트,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664193B2|2014-12-12|2020-03-13|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4880748B|2015-06-29|2017-07-18|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棱镜片组件及背光源| JP6872330B2|2015-09-28|2021-05-19|日東電工株式会社|光学部材、ならびに、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810832B1|2015-10-21|2017-12-21|주식회사 상보|다층 광학시트 조립체| KR101712287B1|2015-10-30|2017-03-06|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72870B1|2016-06-03|2019-04-26|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광학시트모듈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KR101868521B1|2016-06-07|2018-07-19|주식회사 케이에이피에스|복합광학시트 제조방법| KR20180012137A|2016-07-26|2018-02-05|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접합형 광학시트 모듈| CN107121841B|2017-05-04|2018-09-11|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转换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11069179B2|2018-10-03|2021-07-20|Sg Gaming, Inc.|Gaming machine having enhanced emotive lighting| CN109859618B|2019-01-21|2021-11-23|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法律状态:
2021-06-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KR1020110066649A|KR20130005330A|2011-07-06|2011-07-06|광학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광학시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